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15頁
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
《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2014年6月9日),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17頁
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現在,科技成果轉化不順不暢問題突出,一個重要癥結是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比較嚴重,必須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要注重突破制約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障礙,突出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加強科技決策咨詢系統,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要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決策制度化,解決好實際存在的部門領導拍腦袋、科技專家看眼色行事等問題。要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解決簡單套用行政預算和財務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資源等問題,優化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類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創新活動效率最大化。要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19-120頁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得有標志性科技成就。要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強化科技創新體系能力,加快構筑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加強對關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學問題的研究部署,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盡早取得突破,力爭實現我國整體科技水平從跟跑向并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創造更多競爭優勢。
《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72頁
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我們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一方面,要堅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一些優勢領域打造"長板",夯實國際合作基礎。另一方面,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394-395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更好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2020年11月30日),《求是》雜志2021年第3期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首先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大國科技競爭已上升為國家行為,我們必須加強體系化競爭力量。要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我國科技人員和機構眾多,但長期存在分散、重復、低效等老毛病,要進行優化組合,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20年12月16日)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國家實驗室要按照"四個面向"的要求,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適應我國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使命任務,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并同國家重點實驗室結合,形成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
國家科研機構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解決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要強化研究型大學建設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培養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貢獻。
科技領軍企業要發揮市場需求、集成創新、組織平臺的優勢,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要以企業牽頭,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形成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基地,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各地區要立足自身優勢,結合產業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布局科技創新。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使之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
《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99-200頁
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前景好的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抓系統布局、系統組織、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未來的整體優勢。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00頁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要前瞻研判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倫理審查規則及監管框架。要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讓中國科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01-202頁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科技戰略咨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盡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
《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23年1月31日)